close

未曾想過
寫作和建築之間
存在著相同的瞹昧之詩

<伊東豐雄/衍生的秩序 2008 3/28-5/25@北美館>


因為MIKIMOTO到東京觸摸了伊東豐雄所作的MIKIMOTO Ginza 2,就在旅行結束不到一個月內,
伊東豐雄便前來台北美術館展出,為期兩個月,實在值得花一個下午好好瞭解。

衍生的秩序,不知道這個主題由誰訂出。但就我的想法來說,真的十分恰當。
伊東的建築,總先確立某個事件或功能,接著打破既有概念界限,追求可以適當完成功能的重複結構,
再者透過精密的運算修正,以那樣的結構讓空間變得簡潔,
建築一種無流動方向性、無資訊數量性、無存在限制性的空間。
與其單純說伊東豐雄的建築設計是空間,
不如說是人在之中可以與外界與自己瞹昧互動的立足點。

下午二點半為此展而辦的演講,講師定的題正是「瞹昧之詩」,這點來說倒也很切合。
以伊東早期的作品「White U」為例,瞹昧在此一覽無遺。
先說明,瞹昧一詞並非特指情事,而比較偏向日文使用瞹昧二字的原意。
「White U」伊東為了剛失去伴侶的姐姐所興蓋的住宅。
為了讓她獲得治癒環境,伊東將房子設計成封閉的U字型,正如原始洞穴的安全概念。
「White U」完全沒有對外界的窗。
只開放了往中庭的落地窗、天窗、近地面的隱密出入窗。
換言之,能進入「White U」裡的,只有四季和光線。
顧名思義,整棟建築裡找不到除了白之外的色彩,將材質可能帶來的雜訊全部摒除,
伊東刻意以白的敏銳性、收納度、傳達力,造出每日每刻每處都無法預測的不確定境界。
「White U」成為一棟完全不說話的房子,
這樣的安靜,也給姐姐一處完美的療癒場所。
我想是因為,她在「White U」裡與自己對話了,與自然對話了,最後也和生命對話了。

這樣的特質恰好與寫作相仿。

理想的寫作也該有這樣的瞹昧特質,
文字本身該成為一種媒介或說途徑,
讓每個人走進其中,
都可以依憑自己的經驗,依憑與文字對話所獲得的修正,選擇通往不同之處。
演講者說的好,
瞹昧是一種混沌,是一種確定但不可預測的邏輯或狀態。

理想的寫作和建築本該如此。

伊東豐雄很幸運在日本得以一手建築他的建築,
而大家也懂得讚賞。
這就是理想的建築,
但不知道理想的寫作,
究竟在哪裡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ysfanta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