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星光,不明不暗,是過場,
有一種時光,不長不短,是溫暖,
不明不暗的時候,我們來到巷弄轉角裡的穎村食光。
看起來像是沒有路的轉角。其實,並非那麼回事。
堅持往前走幾步,會有那個已.經.準.備.好.的什麼,在等你。
雖然,稱不上老房子的愛好者,這一瞬的平穩氣息,依然令人心動。
斑駁的歲月,留下狀似飛翔的痕跡。
食、光,這兩個字放在一起,總讓我想到以美味為題的老電影。
一進門,真的有老味道與電影。仔細一看螢幕上的字,竟然是「很抱歉帶來壞消息」。
不管了。台詞只有一秒 (或許不到)。往左邊走,是麵包架、吧台、與廚房。
某些窰烤麵包需要事先預訂。這款後來成為桌上的附餐麵包。
司康,原味與巧克力。樸素的糕點,果然和華麗器皿很相配。反之亦然。
是日也預訂了脆皮紅豆麵包與窰烤蜂蜜吐司。紅豆饀作得飽滿不膩,吐司也充滿蜂蜜香氣。
質地組織不似一般精細,是本格的Home Made風格。喜好就端看個人了。
連接麵包架與吧台的,是這樣一個角落。
紅磚吧台上的肉桂卷,適合坐在高腳椅上,烤熱後用手撕成一小口一小口,配著紅酒。
廚房的光線漂亮勤快,外頭綠沙發就多了一份慵懶。
向左往回走,門外已是天色瞬息萬變的魔幻時刻。
穿越第一道門,長桌迎面。
約莫可以坐下十五名客人的長桌,落在以前人家的磨石地上。
本日預約席。和式廂房,可以聽見鄰間聲音的間隔拉門。
決定好餐食,趁著人還少,到處看看。房外牆面有一片手作風景,開著繽紛花朵。
跟這個鄰間比起來,我還是喜歡本來的多一點。老闆安排得真好。
再平凡也不迥的鎖,放在穎村很恰當。因為這裡,就像微小事物的認真累積,的默默堅持。
盡頭,是往事的儲藏間。也是另一個出口。
回到預約席坐下,空氣的流動,踤步卻不著痕跡。即便不說話,也不突兀的程度。
應該沒有比這裡更適合等待的地方。就像上一幕與下一幕之間,供人靜心的後台。
穎村的小小規則:每個人都必需享用一套附餐。Part I 包括凱撒沙拉、雞肉派、窰烤麵包、濃湯。
麵包上桌時烤得燙熱,用手撕開時可以感覺到鬆軟,外皮則帶著麥香,
淡雅的味道適合細嚼慢嚐,偶爾沾上濃湯,有一種到四合院裡受人招待的錯覺。
比起麵包與湯的家庭感,凱撒沙拉與雞肉派就有獨立小餐館的模樣了。
新鮮色澤一眼可辨。好的食材很迷人,隨便擺放便流露瀟灑。
5x5x5cm 立方。美味的小天地。
禁不起吧台邊的肉桂香,貪心點上桌。事後証明,胃比心小得多。人哪。
如果學作麵包,肉桂卷應該會成為第一個選項。(問題是,誰來當我的老師? )
食物的姿色,遠比什麼都來的真誠。分明、直接,騙不了人。
與料理相處,常常會獲得新的心動。
要說成偏執,我也不介意。或許非常貼切。
Pizza是窰烤的主角,選了看似簡單的「白醬馬鈴薯批薩」準備一試。實際送來時,遠比想像中誘人。
外緣裝飾著火烤焦香,滿滿的起司白醬,在整顆紅胡椒的搭配下,香口不膩。
馬鈴薯飽含水分,口感接近水果,相當值得稱讚。兼具柔軟和些許酥度,Pizza果然是薄皮的好。
現打蔓越莓汁,應該先囑咐不要加糖。烤半雞似乎是每個人來穎村都會點的一道,需預約。
但說實話,除了調味及賣相不錯之外,肉質並不軟嫩。在奮戰一番之後,仍然切得很零落。
每人附餐Part II,普洱茶與蘋果派。以不算附餐的規格出現,教人開心。
雖然服務生說是蘋果派,不過其實,應該叫做「apple crumble」。
crumble的部份,烤得出了肉桂系香氣,濃郁優美,說有多迷人,就有那麼迷人。
煮過的蘋果饀,無論哪方面都沒得挑剔。而不愛鮮奶油的我,對這抹鮮奶油醬汁,真心讚不絕口。
最後喝杯普洱。杯子與手織杯墊,同樣溫厚。
到訪時鄰座的大廂房已有客人,時至八點半前的營業結束間,總算有時間去看看。
大片榻榻米與老木桌為舞台,剩下的全是主角。每日上演不同劇碼。
在穎村的時光,有美好的食物相伴,這樣溫暖的過場,讓人更加喜歡生命裡,上一步與下一步之間的暫停。
走出穎村,就是星空下了。
<穎村食光>
地址:台北縣鶯歌鎮文化路213巷26
電話:(02) 8677-3112